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教育教学 >> 教学改革 >> 正文

针灸学教学改革及其解决的主要问题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16年08月11日 15:13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针灸学教学改革及其解决的主要问题

在教学改革方面,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教学模式,结合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,力图构建适合现代针灸推拿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。近五年来主持国家、省市级及院级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课题13项,发表相关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论文32篇,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《针灸学》、“十一五”国家规划教材《针灸学》、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规划双语教材《针灸学》及新世纪规划教材10部,参编各类教材12部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会运用各类教学改革成果,受到教学研究同行和学生的好评,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
1.创建了学生能力培养多元化教学平台

(1)搭建了针灸学标准化教学平台

由王华教授主持、课程组多名中青年教师参与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“皮肤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”,“鼻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”的制定,使教师们熟悉并掌握了标准的制定程序,在多方论证和征求专家意见中,学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;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必赢唯一官方网站2009年6月成为“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单位”,促使教师们加强了对针灸标准化事业的关注和实践。在各专业使用的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《针灸学》教材(王华教授主编)中即参考了最新腧穴名称与定位国家标准,英文译注则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2007年10月颁布的《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》。教师在教学中自觉按标准化教学实施,搭建了针灸学标准化教学平台,提高了教学的准确性和规范性,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注重针灸操作的规范程序,为推广和运用针灸标准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
(2)夯实了针灸学教学演示平台

王华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《针灸学》教材中,图文并茂,全彩印刷,增强了视觉效果,首次将人体实体模特穴位及经脉循行展示。教程组根据教材中真人实体模特,先后制作《针灸学》多媒体全部教学课件及网络课件、《针灸学》多媒体CAI课件制作。通过多媒体技术,使针灸学教学中经脉的循行、穴位具体定位、针灸操作技法等生动显现,丰富了课堂教学,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尤其是学生在实验课前先观看实验演示录象,由老师讲解技术关键和注意事项后进行划经点穴、针刺灸法实践,直观易懂,既节省了时间,也提高了划经点穴和针灸操作实验的成功率,为学生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,为培养高超的临床操作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
(3)构筑了针灸学师承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平台

课程组承担湖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“新时期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”,教改研究中,强调把“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”作为优先主题之一,将本科生导师制在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实践和改革,实行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。在教学的同时,推选出19名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。按不同层次组成导师组,每个导师组不少于3人,安排一名教授担任组长,一名年轻教师负责联系学生,平均每位导师指导6名学生。各导师签署“本科生导师职责书”,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,充分发挥教师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的积极作用,对学生的政治思想、道德品质、科技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培养。通过每月座谈、专题讲座、临床带教、针灸推拿操作技能或临床诊治技能辅导、生活关怀、科研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指导,使学生在基本素质、专业能力等方面都能全面发展。学生选择理想的导师和感兴趣的学习方向,由过去的“要学生学”变为现在的“学生要学”,极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

(4)搭建了研习针灸经典教学平台

课程组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课题:“历代著名中医药专家成才规律研究”、“古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”,研究发现,在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过程中,研习中医经典医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,历代名医大师都勤于钻研经典,经过临床历练成才。

因此在王华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《针灸学》教材中,秉承“传承与创新”理念,注重从整体上把握针灸学科体系的内涵,以针灸经典理论为基础,注重对经络学说、腧穴理论的基本概念的完整表达,从而深化了针灸基础理论的认识。例如在理论上对气街理论进行阐释,为临床腧穴的分部主治特点、前后配穴法、俞募配穴法、偶刺法提供了理论依据,为学生深入理解经典在临床的运用提供范例;并对每一个病症附有古今针灸经典医案,密切结合临床实际需要,适教适学。

基于《针灸学》教材中经典文献,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经典,并组织“经典诵读大赛”,“经典研习专题讲座”,在临床带教中引经据典,促使学生主动学习,深入探究,如此循序渐进,激发学生研读经典、勤于临床的积极性,不断提高学习和研究的能力。经典医籍则是中医药学中原创性思想凝结而成的不朽珍品,研习经典教学平台的建立,不仅丰富了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,而且为形成优秀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发挥奠基作用。

(5)创立了双语教学与对外交流教学平台

由王华教授担任主编的英语教材《针灸学》已作为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教材使用。同时本学科重视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,如课程组教师曾晓玲、梁凤霞等先后出国研究和学习。目前已开展《针灸学》双语教学和用英语、日语等语种进行针灸学海外留学生的授课,提高了本专业本科学生对外服务和交流的水平,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“面向世界、走向世界”。

解决问题:改变传统教学法对学生长期养成的一种依赖、记忆式的学习习惯,调动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培养学生的继承和交流等综合能力。

.

2.构建了创新能力培养平台

(1)了解科研动态,拓展创新思维

课程组所在的针灸推拿学科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、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和省属高校优势学科,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先进省级重点学科,受到省政府的嘉奖。2005年以来,承担的科研课题项目共64项,其中“973”项目子课题4项,其他国家级课题15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,地市及院级课题20项。经同行专家鉴定,有科研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,获得省部级奖项6项。形成了“针灸扶正作用研究”、“针灸防治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”、“经穴—脏腑相关性研究”、“针刀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”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。

依托本学科的科研成果,针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、难点和疑点,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电子资源解决问题、了解针灸科研前沿动态,启发激励学生创新思维,在学生中开展创新竞赛活动,近3年必赢唯一官方网站举办的大学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,先后有10篇论文获奖,4篇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。

(2)问题式教学,培养创新意识

课程组承担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:借鉴PBL教学理念探索适合针灸临床问题的教学方法课题正在研究中,根据教学重点,在针灸住院病案中选择较典型、有代表性、病情病程合适(既不过于复杂,也不过于简单)、知识面覆盖较广的病例, 然后每班学生分为6-8人的自学小组,要求学生模拟临床实践诊治过程,进行病例分析、诊断、讨论,立法定穴,实践操作,完整跟踪。教师根据难点、重点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,结合大纲,拟定若干问题,在模拟临床实践诊治过程中,结合教材内容,适时告诉学生,所有问题应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,突出重点、兼顾难点,并坚持中医特色,提供辅导材料,弥补新旧知识间的断层,理论和临床之间的差距,以达到拓展视野、培养创新意识,启发思维的目的。

(3)自主设计实验,培养创新能力

《针灸学》采用了自主设计实验,老师理论授课讲解,启发学生思维,学生7-9人一组,分工合作进行研究,自主设计,填写标书,各组学生参与评议,老师修改,最后学生动手实验,在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下,院系的经费支持下,自行完成实验。培养了学生创新动手能力。

解决问题:引导学生积极思维,激活学生创新思维、创新能力的培养,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。

3.创建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平台

(1)优化整合、教学相长

课程组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,结合本课程特点,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,综合分析,对教学内容优化整合,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。如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初学时即对针灸操作技术感兴趣,通过问卷调查,312名学生中,有288人次对针灸操作技术提到上篇针灸理论中学习,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和肯定。于是大胆进行“中篇针灸操作技能”提前讲授的教学改革,其一,让初学者认识掌握针具以及各种操作手法,同时学习经络、腧穴,这样既弥补了腧穴内容集中学习难以记忆的缺陷,又及时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,把所学的操作很快的应用于实践,既巩固所学腧穴的定位、取穴、主治、操作等知识,又提高了学生对相对抽象枯燥的经络腧穴内容的学习兴趣。其二,使学生尽早开始进入刺灸法操作实践,多些动手操作机会,弥补了中篇针灸技术实训课时偏少的不足。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,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时间和机会,使学生达到基础扎实,基本操作熟练,动手能力强,综合素质高的目的。

(2)合理安排实践和理论考试

课程组承担院级教学课题“针灸学”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,对于针灸学的考试,改革了以往那种只考理论不考实践的传统方式。在教学改革中,增加了实践考试,且实践考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30%-50%。实践考试的内容,包括疾病的诊断、选穴处方、体位、找准穴位、选择针具、消毒、进针、针刺手法的实施、出针以及操作注意事项等。由于加了实践考试,学生就很重视平时的点穴、练针,针刺的操作手法等实践课,其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。

(3)模拟临床实践

课程组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,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,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,强化动手能力,将教改课题“‘针灸学’实践教学改革”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。在讲授《针灸学》“治疗各论”结束后,我们有计划地增设了模拟临床内容的实训课。在实训课上,一部分学生分别模拟头痛、腰痛、胃痛、不寐等病患者,另一部分学生模拟医生对“患者”进行治疗。要求学生从接诊开始,运用中医望、闻、问、切,做出诊断;并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辨证取穴,最后进行实体操作。由于学生在病案分析操作过程中,亲自体会了针灸临床诊治全过程,所以能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针灸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,为以后的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(4)课内课外相结合,培养学生针灸技能

针灸技能是《针灸学》课程教学的专业内容,仅在课程教学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进行多元化技能训练和培养,如计算机模拟练习、针灸模具练习、人体练习等,才能真正走向临床胸有成竹。《针灸学》课程学习完成后,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本科导师上门诊和社区参加实践,提高临床应诊能力。同时,本校的临床实训中心,每天下午或晚上面对学生免费开放,为学生课后提供了大量的实训动手机会。

解决问题:初步解决了临床实践问题,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,以及实际动手的诊治能力。

Baidu
sogou